如果問今年上半年什么生意最火爆且最有戲劇性,“核酸采樣亭”一定是個“高分答案”。該市場在“15分鐘核酸檢測圈”的背景下迅速膨脹,多地政府急于招標,各行業廠商迅速轉型入場。
若全國一、二線城市全部建設“15分鐘核酸檢測圈”,按每個核酸采樣點服務2000人的標準估算,僅一二線城市就需要25萬個采樣點。
現存核酸采樣亭的生產廠商“根正苗紅”的占比不高,很多廠商的核酸亭生產線是由移動廁所、治安崗亭、售貨亭等設備生產線改造而來,還有制門企業、電動車生產商跑步入場。究其原因,核酸采樣亭并不屬于醫療設備,在市場迅速擴張的早期階段并無國標,入場門檻不高。
核酸采樣亭目前多數正處于第一形態,是沉睡的鋼鐵骨架。從核酸采樣亭的構成來講,其硬件標配包括冷暖空調、新風系統、紫外線消毒燈、置氣系統、對講機和防盜門等,加上采樣窗口處配備的一雙密封橡膠手套,零零總總共需二百多種材料和配件。
盡管核酸亭行業亂象頻出,但這是一個組合現有硬件、升級現有軟件、布局遠程醫療千載難逢的機會,在物聯網技術的加持下,核酸亭或許會在蛻變之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因此,本文將來分析物聯網企業能從爆火的核酸亭產業中分到多少智慧化升級的“羹”?
視頻監控與數據采集空間巨大
今年以來,長沙為實時掌握突發狀況下核酸采集點的人員聚集、現場秩序及工作進展布置了244個核酸采樣監控攝像頭,深圳則處于同樣的考慮安裝了智能體溫檢測攝像模組。
在很多核酸檢測點并未安裝視頻監控設備的情況下,多地為了防疫巡查、維護秩序和溯源工作開始亡羊補牢。如果攝像設備是核酸亭的初始裝載設備則會避免此類麻煩。成文較早的無錫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采樣小屋管理規范》考慮到了這點,明確提出了“小屋內置固定的紫外線燈、冷熱空調,按需配備冷藏設施,配備視頻監控裝置”的硬性要求。
市面上可支持此功能的紅外測溫攝像頭價格在1500-8000元不等,若選取滿足需求成本價最低的設備來計算,僅為一二線城市核酸亭增加攝像頭的市場空間就有將近4億元。
此外,防疫工作涉及到多項信息采集與同步工作,包括采樣點人員個人信息收集、采樣結果同步、采樣點人員數量、采樣點試管和棉簽等的數量,這對信息系統提出了較多的要求。
目前采樣亭的信息登記方式多數為手機掃碼登記健康碼狀態,工作人員用手機掃描錄入身份證信息。如果在信息錄入上采用身份證閱讀器,則免去了采樣亭工作人員與外界接觸,更好的保護一線采樣人員。
市面上用于身份證掃描的設備均價在千元左右,以此計算則會產生至少2.5億元的市場空間。
在此對醫療信息系統進行延伸,當前建設的大規模核酸檢測信息系統,作用是輔助核酸檢測的人員信息采集、樣本信息綁定、物流追蹤、樣本檢測、信息發布、數據查詢統計等全流程管理。而疫情中搭建的信息系統模型對建立社會共享醫療信息系統必然是有裨益的。
如果以此為基礎建立城市規模的醫療服務系統,則可大大降低醫療消費信息的不透明性,對患者了解藥品療效、質量、對比價格有明顯幫助,消除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產業痛點。
核酸檢測機器人前景無限
為實現新冠檢測過程的無人化、高效化、全自動化,中日美在疫情初期即開展核酸采樣機器人的相關研究。核酸采樣機器人需完成的工作包括抓取、標定、采集、收樣、封裝、保存、消殺等工作,最大的優勢在于不知疲倦,并且可以避免醫護人員感染。
以2020年10月日本川崎重工對外展示的新冠核酸檢測機器人系統為例,整套設備包括采樣和檢測兩部分。采樣環節由檢測人員操作機器人遠距離遙控完成,再由分析機器人進行核酸提取、試劑制備和PCR檢測工作,樣本分析環節在無人環境下完成。這套設備可放在集裝箱內,方便運輸,取樣到得出核酸結果時間在80分鐘左右。
今年4月,我國首款量產型核酸檢測采樣機器人也成功面世,并進入批量生產出貨階段。該款核酸采樣機器人為口咽拭子采樣機器人,由山東煙臺清科嘉研究院、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共同研發。據悉,這款機器人采樣時間為42秒,采樣有效率達到100%,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100%國產化。
目前,核酸采樣機器人落地應用仍面臨技術、價格等方面挑戰。在技術層面,核酸采樣機器人依靠的基本技術是視覺定位和力控傳感,而采樣工作的特殊性對其中的傳感器提出了高規格的要求,可以類比手術機器人的精準控制能力。
但在醫療領域內,高性能傳感器的研究一直是重點工作,有時需要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協同,或搭載定制化芯片。核酸采樣機器人雖不至要求像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那樣的控制精度,但無論是技術引進還是自主研發前期投入成本必然不低。
作為參考,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全國21家三甲醫院吸引了超過6000萬美金的采購意向,而用于裝配的小型機械臂售價已在百萬左右。以此數據為基準展開想象,核酸采樣機器人的前期投入消耗必然是巨大的。
然而前期研發只是部分成本。按照上述距離的一分鐘內完成采樣的樣本吞吐時間來看,核酸采樣機器人的耗材同樣需要重視。加上核酸采樣機器人必經的消毒步驟會進一步加重不可逆損耗,核酸機器人的使用壽命也是未知數,如果研發需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還未可知。
5G落地未來可期
上文提到的攝像頭可以對核酸采樣現場人員情況有實時掌握,再上行一步,如果將區域內各檢測點的人員情況可視化展現,并同步至群眾的消息獲取渠道,這對核酸采樣的人流控制是一項重大利好。
以中國移動推出的核酸采樣亭為例,工作站內整合了門禁、消殺、溫控、視頻監控、5G云醫護智聯終端(5G PDA)等多種能力。5G通信技術的大帶寬優勢滿足了核驗一體、溫控、視頻監控等多種需求,覆蓋了身份核驗、醫廢處理、信息上傳、數據分析等全流程,在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助力疫情防控指揮的流調工作。
中國移動方面透露,該公司已面向17個?。▍^、市)的32個地市提供了5G便民核酸采集站標準化方案,目前已在新疆、上海、北京、重慶、廣西、河南、江西、江蘇、浙江等9個?。▍^、市)落地。工作站包含3大類共15款不同配置,滿足1-3人同時工作需要,還可滿足定制化需求。
除了通信網絡的基本配置外,5G對核酸采樣亭的智能化有階段性的提升幫助,可讓核酸采樣的大部分流程自助進行。在每個核酸采集站均需配置專門的通信終端的前提下,若均能升級為5G終端,則核酸采集站將成為5G應用的一個典型場景。除了運營商推出的專門5G核酸采集站外,部分其他機構推出的采集站為了可靠的網絡環境,部署了5G CPE,實現采集站快速無線接入。另外,從營銷角度來看,核酸采集站是人流量非常密集的場所,5G核酸采集工作站有一定的推送作用,提升5G營銷達到率。
按照《“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我國要在2025年力爭每萬人擁有5G基站26個,城市鄉鎮全面覆蓋,這不僅是5G核酸亭的機會,也是將更多在醫院排隊難的環節——如CT掃描、核磁共振等變為最小醫療服務單元的機會,將向遠程醫療邁出一大步。
寫在最后
核酸亭市場尚未止沸,盡管商家入場的勢頭狂熱,大多數人的認知是冷靜的,他們在核酸亭是疫情之下非常態化的短期需求這一點達成了共識。招標數目多、規模大、執行周期短、匯款快,這對于疫情下受打擊的制造商是一個回血的好機會。
但我們同時看到,也有廠商在為核酸亭積極裝點科技元素,無論是借技術炒作還是有去無回的投資,同樣是疫情之下醫療場景擴張之下的一種試錯,是否是曇花一現,或許明年今日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