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 佳士科技  irobot  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  ABB  機器人產業聯盟  發那科  機器人展覽  機械手  碼垛機器人 

騰訊協辦首個“實戰化”人工智能本科班

——超九成學生未畢業就被“預定”

   日期:2022-06-20     來源:咸寧新聞網    作者:趙春曉     評論:0    
標簽:
  又到一年畢業季,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關注焦點。據教育部統計,今年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同比增加167萬。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1%,青年失業率18.2%創新高。“最難”就業季,高校畢業生如何突圍?
 
  就業形勢不明朗之下,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特色班(下稱“騰班”)首屆畢業生,超90%學生在畢業半年前已經確定去向。其中,超50%學生進入騰訊等企業就業,40%選擇海內外高校深造,其余學生在等待海外高校心儀offer。
 
  大學四年,騰班學生們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在國內外競賽中,陳梓健、梁澤榮等先后斬獲了2020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特等提名獎、2020年大學生計算機系統與程序設計競賽金獎、2021年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銀獎、藍橋杯國賽一等獎等10多個獎項。
 
  “騰班”是由騰訊教育和深圳大學聯合打造的人工智能特色班,創辦初衷是為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提供技術人才資源儲備。它所在的深圳大學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創辦于2018年,是廣東省首個人工智能學院。這是騰訊在全國合作上千所高校中,首個以特色班的形式向行業輸送人工智能人才,也是少見的全國人工智能校企合作本科班。
 
  2020年,騰班獲得深圳大學獨立招生資格,連續2年錄取分數線高居全校理工科類第一。2021年,騰班所在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名單。
 
  據人社部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新職業人才缺口近千萬。騰班是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彌合創新應用型人才市場供需鴻溝的一個縮影,“我們和騰訊專家共建培養方案、課程、實踐基地、認證中心等,打造了學習+實訓+認證+就業供需對接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深圳大學計算機軟件學院副院長李堅強說。
 
  超90%畢業去向落實率背后:高標準的培養模式
 
  雖然今年就業整體承壓,但騰班學生卻做足了準備。
 
  去年10月,2018級騰班學生陳書涵已早早拿到offer。2021年5月,他曾在騰訊擔任后臺實習開發工程師,經歷1輪筆試,3輪面試后轉正。“實習、轉正的時候,經常被面試官問‘你是騰班的學生,平時學啥,你覺得有啥優勢?’”
 
  在陳書涵看來,四年來,人工智能實訓課程基礎上,跟隨產業一線學習大量的代碼編寫、模型搭建、開源軟件等實操內容,是他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校招生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機器學習》課上所學到的人工智能模型,讓我實習、工作熟練編寫代碼,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實訓課程讓做科研、打比賽也變容易了。騰班2018級學生詹卓欣,是2020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下稱美賽)一等獎獲得者。他回憶,“美賽中有一道題是分析足球隊的獲勝幾率。我之前學的《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神經網絡原理和神經網絡編寫的實訓,練出的數學建模能力,能將抽象問題轉化為數字符號分析,加快模型的搭建,為教練選拔足球隊提供依據,成為最終獲獎的主要原因。”
 
  成績的獲得,是學生大量閱讀、實操、思考的結果。“騰班這種煉獄模式,應該叫‘疼’班才對。”詹卓欣戲稱道。一方面,騰班是全校首個、唯一獨立招生特色班,匯聚了全校最優秀的師資力量和分數最高的生源。另一方面,課程內容難度大、要求高。除了學計算機通識課程,騰班還需要學習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大二我們幾乎修滿了32分的課,每天都有課,只能用平時周末的時間做科研。”詹卓欣說。
 
  深圳大學人工智能系副主任馮禹洪表示,“騰班2018級學生大二課程《機器學習》,一個學期要看完50篇英文論文,學生們一度被這個課程難度嚇到了。”
 
  在高標準、高要求的“煉獄”模式淬煉下,學生得到提升。大學期間,詹卓欣發表SCI期刊論文2篇,EI會議論文1篇。畢業前5個月,詹卓欣拿到了加拿大計算機專業排名第三的西蒙菲莎大學的博士全額獎學金offer,攻讀推薦系統方向。
 
  “課程開發+產業實踐”組合拳,校企合作增強人才適配性
 
  “最難”就業季之下,人工智能人才卻面臨巨大缺口,不少企業開出百萬年薪難尋“千里馬”,  一端是學生盼就業,一端是企業愁招工。近年來,政策層頻頻發出信號,要助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解決高校“關門辦教育”的結構性錯配。
 
  騰訊教育校企合作南區負責人王才榮發現,騰訊生態企業近1萬家,招聘中畢業生和產業用人需求匹配存在巨大缺口。“即使很多學生畢業來了騰訊,或者是云計算、人工智能相關公司,至少要一年,才能慢慢適應崗位要求。這是因為大多數學校的計算機、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開設的都是通識基礎課程,并沒有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前沿產業的專業或者教學課程,以及配套的實驗實操環境,更別提解決實際問題。”
 
  騰班高就業率、高深造率的背后,正是將人工智能理論和實操深度結合。從教12年的馮禹洪深知,真實世界算法部署非常復雜,必須讓課本知識走出校園,融入真實行業場景。這一過程中,騰訊提供了課堂案例、實驗平臺,課后實踐、企業導師定期交流等支持。
 
  據雙方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騰班的課程體系分兩步走:在計算機通識課程的基礎上,開設騰班六門特色課,如人工智能導論、自然語言處理、腦與認知科學、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構建學生AI基礎。“六門課都有騰訊工程師的對接,根據學院的需求,挖掘產業案例提供給學生課上學習。”馮禹洪說。
 
  例如,騰班大二的一節實訓課上,學生實現了“用人工智能客服機器人,模擬電商、銀行等場景進行客戶接待”。深圳大學助理教授張昊迪在教學中,拆解了騰訊提供的多輪對話項目原始代碼,學生在觀察代碼基礎上構建知識圖譜、設計并實現自己的對話機器人。而后借助騰學匯平臺,將自己的機器人在云端服務器上進行部署與測試。最終讓客服機器人之間模擬真實客服和顧客對話場景。
 
  這并非孤例。這一過程中,騰訊結合產業互聯網實戰經驗,將教育、醫療、工業、交通等行業100多個案例,整合在課堂之中,并提供課外講座、冬令營等實習機會、實踐機會,開拓學生的技術視野和職業前景。“例如我們打造的小程序智慧養鵝的課外項目,為學生匹配了騰訊工程師和產品經理指導實踐,提供云服務器、GPU、小程序開發課程、實驗室環境等軟硬件產品以及實地農場走訪機會,讓學生了解AI如何與現代農業實際情況結合。”王才榮說。
 
  “我們希望通過騰班更好地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根據產業人才需求、招聘崗位能力項,把騰訊云在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積累的應用案例和實踐經驗等轉換成專業建設課程,前置入校入課堂,與高校共同打造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也為產業源源不斷的輸送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型人才。”王才榮說。
 
  強化產學研用,打造可復制的創新應用型產業學院新模式
 
  從中央到教育部門再到行業部門,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教育改革與產業升級的核心方向。而針對人工智能領域,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更是明確,推廣實施人工智能領域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推動人才培養改革。
 
  大學生就業難的本質在于結構性矛盾,本質是供需錯配。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高校辦學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尤其是產業需求對齊,是推動畢業生更充分、高質量就業的關鍵。我國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應該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在此背景下,騰班模式是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的一次實踐,也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與真實場景接軌的可能性。這一過程中,騰班模式帶來的啟發在于,一是要以學校為主陣地,以人才培養為核心,需要結合學校的育人特色和要求開展合作;二是要最大化發揮企業的實踐優勢,充分利用好企業資源。
 
  在李堅強看來,騰班開啟了特色班獨立招生的先河。未來,該模式可從兩個方面推廣:一方面,深大將做好騰班辦學質量,從本科推廣復制到碩博階段,增加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縱深;另一方面,可以向更多院校推廣騰班模式,增加院校及學科覆蓋面,讓更多新工科學子受益。
 
  “我們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和更多高校共建產業學院。騰班模式目前陸續在廣東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等高校落地;而在高職院校,我們也在深圳信息技術學院等落地‘騰飛班’模式,將產業前沿的實踐經驗與應用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推動相關專業的教學內容改革及教學資源轉化。”王才榮說。
 
 
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中國機器人網(www.jdonee.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電話: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關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