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 佳士科技  irobot  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  ABB  機器人產業聯盟  發那科  機器人展覽  機械手  碼垛機器人 

打通外骨骼機器人產業鏈,程天科技如何在新十年破局商業化

   日期:2022-06-17     來源:動脈網    作者:angle     評論:0    
 “十年前我們認為外骨骼的終局會是像鋼鐵俠,但現在我們想把外骨骼機器人做成黑豹,甚至隨著腦機接口技術與外骨骼技術融合,未來外骨骼機器人能夠像毒液一樣與宿主共生。”

用三個漫威宇宙中的人物,程天科技創始人王天博士勾勒了外骨骼機器人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展望,在王天看來,現在機械式外骨骼機器人,只是發展過程的一個階段。未來外骨骼機器人會像衣服一樣穿在身上,“用人工肌肉型材料去實現,而不是通過電機拉線的折中方式,去解決人類行動能力受限的問題。”

外骨骼與人體的高度互動不僅需要材料的進步,還需要打通從物理傳感器到肌電信號、腦電信號。

目前,程天科技適用于中樞神經病變(偏癱、截癱、腦癱等)的悠行UGO系列外骨骼機器人,已獲得NMPA醫療器械注冊證證。悠行UGO系列外骨骼通過“意圖檢測”技術,可以實現主動、被動、主被動結合等訓練模式,幫助因中樞神經損傷導致的截癱、偏癱患者進行運動康復,同時也可以作為輔助器具讓不能行走的人重新行走。

但這些在王天博士看來離外骨骼終局還有很遠。國內外骨骼機器人行業在過去十年內爆發式增長,走完了外骨骼的第一個十年,經過前期的產業筑基,外骨骼康復機器人在國內商業化土壤漸漸形成。

過去十年,我國的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面臨著技術起步晚、市場未成熟、產業配套不完善等挑戰。如今,行業正迎來轉折點。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醫藥改革的深入,快速發展的康復行業在供給側越來越依賴科技創新,康復機器人成為康復服務的支撐。在外骨骼新十年,外骨骼行業將如何發展?動脈網采訪了程天科技創始人王天博士。

從0到1,國內外骨骼如何彎道超車

王天博士表示,中國過去十年外骨骼機器人的發展可以用爆發式增長來形容,十年間走完了建立行業認知、商業化落地、教育市場的幾個階段。

和美國康復產業發展歷程不同,美國康復產業在二戰后開始發展,1980年代推行DRGs付費成為行業分水嶺,期間也誕生了五大康復集團,外骨骼機器人在2014年前后迎來商業化。而國內外骨骼行業幾乎是和康復產業在同一時期發展。所以過去十年,外骨骼行業最大的變化是在外部環境上。

過去十年間,最大的改變是宏觀環境對康復認知的改變。社會對于中國的老齡化情況有了更深的認識。最初,國內醫保向臨床醫學側傾斜,而今隨著藥品兩票制、帶量采購、DRGs付費等醫改政策的出臺,驅動資本和人才往臨床醫學更后端的康復治療側遷徙,中國康復行業也進入了分水嶺階段,對于外骨骼機器人行業來說,行業早期參與者也從零到一,從空白的行業中建立了行業認知,并打通產業鏈。

十年前,外骨骼機器人對于王天博士這樣機器人設計經驗豐富的人來說也是新鮮事物,深入研究后他發現,做出外骨骼機器人并不難,但做好很難。

想要做好外骨骼機器人首先需要深度調研需求,包括醫生和患者在康復治療中的需求。首先需要理解用戶,才能做好產品。王天博士出生于醫學院大院,有著豐富的醫療資源,所以在很早期的時候,程天科技就和臨床用戶深入接觸,擁抱真實用戶。

想要做好外骨骼機器人還需要掌握底層技術,打通供應鏈。由于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一度由海外把持,國產外骨骼機器人在海外供應鏈上設計產品,不僅成本高,發揮空間也有限。

王天博士表示:“假如你想做一個很精巧的機器人,但是國外廠家只供應你一個落后的龐大的零件,你不得不圍繞著零件去設計一套系統,最終產品做的很臃腫。設計產品的邏輯不能做到你多大腳去買多大的鞋,變成了它提供的鞋多大,你去長多大的腳。這肯定行不通,必須把產業鏈打通。”

所以早期,程天科技一直沉下心打磨產品和供應鏈難題,如今,程天科技不僅有了多個獲批的產品,而且也擁有外骨骼機器人的量產能力,自主攻克機器人配套供應鏈完善后的成果顯著。

王天博士舉了個例子,“比如髖關節元器件,由于在行走時,人要揮動手臂,這就要求髖關節夠扁平這樣置于影響手臂的揮動,而通常的工業機器人(髖關節)是圓柱狀、長筒式的電機,就會干擾正常的行走動作。”王天舉例道,“像我們電機+減速機的模組體系,程天的電機能量密度可以做到行業的2倍;減速機可以集成到很小的體積并且可以3倍的持續過載,和力矩傳感器、驅動器協同設計和整合,可以充分發揮整個動力總成的最優性能。另外,模組成本又可以做到國際同行的1/10以下。

在最初的幾年,程天科技一直圍繞著兩大難點練內功,打牢基礎,突破外骨骼機器人的產業鏈難題。

這并沒有拖慢程天的發展速度,王天博士表示:“就好像武俠世界中的武林高手,從來不是先練招式,而是先練內功,內功練好后對招式可以很快融會貫通。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去打通核心元器件,建設廠房,解決生產工藝、流程人員的培養體系。當我們前期做好后內功修煉好了,產品投入上市在半年時間里就進入了200多家醫院。”

國內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正啟航

在商業模式上,過去十年,海外的外骨骼機器人在商業化遇阻走了彎路,而國內外骨骼機器人企業則是剛剛走到了商業化階段。

從Rewalk的發展歷程來看,Rewalk在上市后,股價一直下跌,但這并不意味著外骨骼機器人市場商業化驗證失敗。從本質上看Rewalk的股價走勢其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首先在研發上,Rewalk缺乏研發活力。Rewalk成立于1998年,但是近10年間其產品沒有太大的升級和迭代,公司研發人員也較少。

在產品矩陣上,Rewalk的產品主要面向C端市場,這導致Rewalk的商業化潛力嚴重依賴于保險支付,所以Rewalk每一次股價上漲都伴隨著其產品進入醫保目錄的消息。但想要納入醫保,往往需要積累長期的衛生經濟學數據來說服保險公司。

同時,歐美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的另一大難點在,發達國家康復市場由于擁有充分的專業人才供給,市場供給側轉變的動力不足。

不同于海外市場,國內外骨骼機器人市場擁有更大的商業化前景。由于我國的康復人才有很大的缺口,康復服務的供給更加依賴科技產品。中國每十萬人只有一名康復治療師,而大多數發達國家每十萬人有60名治療師。巨大的人才缺口難以在短期內填補。

在醫保支付方面,國內醫保支付和海外情況也有所不同。國內的醫保支付正在向康復傾斜,外骨骼機器人被看作是康復服務的重要產品。在北京,移動式機器人輔助下肢步行訓練被納入甲類醫保類別,項目價格為222元一次。2022年4月,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其中新增康復項目25項,包括軀體智能作業系統訓練、上肢智能反饋訓練等。

除了醫院場景,國內外骨骼機器人也在不斷拓展家用場景。程天科技針對行動能力不足的患者開發了悠扶機器人,在家庭場景中,助行機器人受到醫保支付的限制較小。

在康復需求逐漸釋放的國內市場,隨著國內外骨骼機器人逐漸獲得注冊證,多元化商業化前景正在逐漸打開。

從1到N,黃金新十年來臨

經過十年發展,國內外骨骼行業也逐漸從追趕者變為行業引領者。外骨骼新的十年,行業發展趨勢也更加明朗。

首先,面向大眾(C端)的康復醫療設備的生產和研發將是發展的趨勢。

王天博士表示:“臨床醫學看重以最小的代價解決病患的問題;而康復是恢復功能、回歸社會,解決并發癥和二次復發問題,它是伴隨性的解決方案,所以它最大的應用場景一定是在C端,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伴隨性醫療,這樣他就有了消費的屬性。”

其次,智慧康復成為趨勢。智慧康復通過智能化的方式形成網絡,數字化的系統可以將技術、數據、診療路徑和管理規范保持一致,實現康復治療的數字化和標準化。

在外骨骼機器人新十年,程天推出“康復即服務”的RaaS模式,覆蓋三級康復終端。

王天博士解釋到:“由于現在康復醫學依然缺乏一體化的評價體系,缺少量化評估的標準,所以很難做到標準化。我們希望利用機器人提供更加標準化的康復服務,成為醫生標準化處方的工具,通過數字化的系統為患者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有了數字化的系統才可能實現更好地連接院內院外的康復場景,讓用戶在醫院、基層和家中都可以獲得個性化的康復服務。”

對于數字化康復體系的構建,程天科技已經初具規模,在程天科技康復中心的數字化駕駛艙中,數據中心匯總和存儲外骨骼機器人設備的運行數據,為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提供基礎,優化系統,由專業醫療人員標注數據,建立康復知識圖譜。

2022年程天科技也將完善C端產品矩陣?;颊呖梢酝ㄟ^租賃外骨骼機器人、購買康復服務的形式,來使用相關產品。滲透家用場景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以及降低成本,而程天科技打通產業鏈,能夠為C端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對于外骨骼機器人來說,五年、十年只是發展的一小節點,外骨骼機器人應該是一個百年科技,隨著解決方案不斷成熟,未來必將迎來穩步增長,最終成為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新器官”。

 
 
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中國機器人網(www.jdonee.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電話: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關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